工作动态

首页 >> 关工委 >> 工作动态 >> 正文

西南交通大学“晚晴有为”事迹展播(四)

来源:   发布者:     日期:2025年04月27日 16:04  

近年来,我校离退休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牢牢把握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,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,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,发挥自身独特的政治优势、经验优势、威望优势和学术优势,在支援西部高校建设、科学研究、育人育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,涌现出一批“老有所为”的先进典型。今天刊发的是我校支援西部计划的银龄教师,电气工程学院退休副教授刘承志的事迹材料《余心映教途,丹心育桃李》。


余晖映教途,丹心育桃李

——电气工程学院退休教师刘承志副教授

刘承志,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,其研究聚集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检测、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自动化;多次主持、主研检测车及检测装置项目,如上海地铁9号线“二次试验车”、武—张线“牵引变电站变电二次检测车”等项目的工作;曾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三等奖,成都铁路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,主讲的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》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。

情牵桑梓,援疆初心如磐

刘承志老师与新疆的缘分,始于童年,他在新疆乌鲁木齐度过了小学、中学和高中时光,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年少的回忆。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”对他而言,新疆是魂牵梦绕的故乡。退休之后,刘承志老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主动报名参与“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”去支援塔里木大学。一方面,他渴望回馈这片滋养他成长的土地;另一方面,也想借此机会深入了解未曾踏足的南疆。怀着这样的信念,刘承志老师毅然投身到支援塔里木大学的教育事业中。

刘承志1

2024年2月,刘承志老师带着满心的热忱奔赴塔里木大学,但现实的环境给了他一个不小的挑战。阿拉尔市风沙漫天,学校离塔克拉玛干沙漠仅有约20公里,2到4月的风沙尤其严重,狂风裹挟着沙子,让整个城市都蒙上一层灰。“大漠沙如雪,燕山月似钩。”这句诗便是当地环境的真实写照。房间里,即便紧闭窗户,一天不清扫就满是灰尘。但在艰苦的环境面前,刘承志老师没有丝毫退缩,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。

倾囊相授,助力边疆教育

在塔里木大学,刘承志老师所教授的电气工程专业,学生众多,但专业基础课教师加上专业课教师总共才十几个,师资缺口很大。为了缓解师资压力,刘承志老师不仅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,还致力于培养年轻教师。在教学过程中,他发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,整体基础相对薄弱,但刘承志老师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教学要求,他因材施教,给学生们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学习建议。他强调,课前预习至关重要,哪怕提前花20分钟浏览一下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,标记出生疏的地方,上课时也能更有针对性地听讲。

刘承志2

课堂上,刘承志老师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。他深知,单纯的理论讲解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,于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。在讲解电气专业知识时,他会引入在科研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像如何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场出现的电路故障等,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言传身教,践行师者担当

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刘承志老师不仅在知识上给予学生指导,还在为人处世方面为学生树立了榜样。在塔里木大学,他常与学生交流,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。当发现学生存在态度问题时,刘承志老师总是推心置腹地与学生交谈,告诉他们时间与学习机会的重要性。他还鼓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目标,不要局限于眼前的安逸。对于那些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学生,他耐心地为他们分析就业形势,结合专业特点,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。

刘承志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,他认为,一个人的成功,不仅取决于知识的积累,还与情商、团队协作能力等密切相关。在他看来,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团活动,拓展自己的交际圈,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处。在塔里木大学,他积极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,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术和文体活动,培养团队精神。

刘承志3

科研相济,探索教育新径

在西南交大任教期间,刘承志老师就一直致力于科研工作,在电气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。对于科研工作,他认为,其能为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,而教学则能为科研培养后备人才,两者相辅相成。在科研过程中,刘承志老师分享,要始终关注行业前沿动态,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。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,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。在教学中,刘承志老师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内容。他会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,让学生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。比如,在讲解电气设备时,他会结合自己在科研中对新型电气材料的研究,让学生了解这些材料在提高设备性能方面的优势,拓宽学生的视野,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。

学校支持,共筑教育桥梁

西南交通大学对于“高校银龄老师支援西部计划”给予了大力支持,也为刘承志等支教老师顺利开展支教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。学校积极与塔里木大学对接,从通知发布、人员联系,到合同签订等一系列工作,都安排得井井有条,让支教教师们无后顾之忧。此外,学校还为支教教师提供了生活补贴。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学校对支教教师的关怀,也让他们在经济上得到了一定的支持。刘承志老师感慨地说:“学校的支持让我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在边疆开展教学工作,为当地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
刘承志4

“新竹高于旧竹枝,全凭老干为扶持。”刘承志老师作为银龄教师的杰出代表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。他在塔里木大学的支教经历,不仅为当地学生带来了知识和希望,也为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他的奉献精神和教育情怀,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,激励着更多的青年学子努力奋斗。相信在像刘承志老师这样的银龄教师的努力下,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,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,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。